人們對新型醫用敷料開發的標準是:材料的高效性、產品的高效能、護理的高效率。就具體的產品開發而言,醫用敷料更注重產品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性。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1974年,全球第一塊密閉性敷料安舒妥(英國施樂輝公司生產)誕生;1983年,第一代保濕水膠體敷料DuoDerm(美國施貴寶ConvaTec公司生產)被應用于慢性傷口護理。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生物材料、銀抗微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為原料合成的保濕敷料(生物活性敷料)等現代敷料誕生并迅速發展。強生公司生產的Actisorb Silver220是市場上第一個取得商業成功的含銀敷料。2000年后,更新型、功能更齊全的密閉性敷料逐漸成為創面敷料的主流。
歐洲需求強勢增長
全球新型醫用敷料的主要市場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
歐洲是全球使用創面敷料最多的區域,其醫用敷料市場年增長率保持在8.4%。2008年,在全球新型醫用敷料市場中,歐洲占41%的份額,美國占39%,其他國家和地區占20.5%。
整個歐盟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健康護理消費自然不斷攀升,這也迫使歐盟政府在健康護理方面實施更加嚴格的措施。醫院方面試圖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減少部分治療項目。另外,在醫療費用退還政策上也有重大改變,政府及保險公司要求更加嚴格的醫療產品價格證明,否則不予退還相關醫療費。這些都迫使歐洲擴大對新型醫用敷料的需求。
除此之外,醫用敷料產品也應該為患者節省護理費用。因此,在開發初始時要考慮其中的經濟因素,包括敷料本身的成本和價格、住院時間、護理時間、輔助材料的數量、傷口愈合的質量等。例如,在美國采用組織工程制備的人工皮膚護理一個腿部潰瘍傷口的年費用是20041美元,而用傳統材料護理則需要27493美元。從中可以看出高科技醫用敷料的經濟價值。
從全球范圍來看,傳統醫用敷料仍占整個醫用敷料的50%以上。但是,近年來,傳統醫用敷料增長趨緩,新型醫用敷料正在迅速增長。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褥瘡、潰瘍等慢性傷口護理在西方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衛生問題,世界醫療衛生領域越來越重視研發高科技醫用敷料。在發達國家政府部門的鼓勵下,許多大的衛生材料公司對此投入巨大財力和物力,相繼推出了一系列使用更方便、性能更優良的高科技醫用敷料。目前,絕大多數創口均可用人工合成物質制成的敷料代替動植物原料的敷料。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抗菌性材料和生物材料的應用,歐洲市場上傳統創面敷料產品將逐漸減少,而功能性醫用敷料,如水凝膠、水膠體、泡沫敷料、透明敷貼等將強勢增長。